《理想国》一书涉及死亡、正义、教育、国家政体、民主与独裁等诸多方面的问题,并对每一个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。据说为了使这样一本哲学著作能够更加地通俗易懂,书中的语言经过作者柏拉图不下于百遍的修改与雕琢,即便如此,第一遍读完此书,我远不能领会作者想要通过此书想要传达的思想,也许所获不及全部的三成。但是,对于正义与非正义的一篇辩论,倒着实使我陷入沉思并驱使我去寻找答案。
  在苏格拉底与色拉叙马霍斯的辩论中,谈到了“什么是正义?”,“正义与非正义是否是绝对的”,“正义与非正义的人,哪种更快乐?”。这三个都是令人头大的难题。二人各持一种观点展开辩论,一方立论,另一方推翻,然后交换。这些问题让我想到了20世纪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七岁向自己提出的问题:“在说谎对自己是有利的情况下,为什么要说实话?”,这一问题驱使着这个孩子不停地思考,不断地追求真理。
  在阅读的过程中,我也不停地追问自己,求解问题的答案,有些推理甚至与色提出的疑问相仿,但苏总是能绝妙地推翻错误的论证。
  当我们说,非正义——例如非正义的说谎——能给自身带来利益的时候,我们会反驳:这只是短暂的小利,从长远来看,说谎会付出巨大的代价,一个谎言需要更多的谎言来弥补。事实上,这种情况下的说谎并不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利益,我们所讨论的问题中的说谎,是指那些能给自己带来货真价实的好处并永无后顾之忧的谎言,这种情况下,为什么要说实话呢?
  举个例子,小时候,姥姥经常喊我去她家里吃饭,可是她做的饭远不如妈妈在家做的好吃,我只需要说:“我跟同学约好了要出去吃”便可敷衍过去,妈妈也是随我自己的意愿。这种情况下,对于只是孩子的我来说,选择说谎要比乖乖服从或者说出真实意愿更加有利,那么我为什么要说实话呢?
  说到这里,我们自然而然想到了用道德来反驳,但这就违背了理性,我们提出这个问题便是想要通过理性的推理来求解答案,而这里的道德,归根结底是信仰,正如我们不能说因为上帝教导我们说实话,这样会使我们心安理得,这显然是胡搅蛮缠。
  因为在读此书的同时,我还在读《国富论》,我便尝试使用整体与个体的得失来求解这个问题。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,它合理地调节着商品的价格,市场中的每个人都作出能使自己获利最大化的决策,就能够达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,这是经济学上的理论 ^foot,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,倘若没有国家的宏观调控,市场经济很容易造成灾难性的金融危机。所以我猜想,是不是在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候,采用了非正义的手段,所以使得事实与理论的结果大相径庭,倘若所有人都是正义的,那么理论就能够应验于实际中?
  举个例子,十年前普通的感冒药只要不到一元便能买到,现在的药厂,药物的成分仅仅是作一些微不足道的变化,包装上做一些并无实质影响的设计,申请专利后转而就能卖几十元钱,这远超物价在十年中的正常增长速度。从我们普通消费者的观点来看,药厂作出了非正义的行为,但是并不违法却也能够盆满钵满。这样做虽然使得个体获利,但是社会整体利益相对于正义的市场交易是受损了的。
  这种个体和整体的利益分析只是一种思路,还是无法解决我们的问题,甚至引出了新的疑问:“那个药厂的合法行为是否真的属于非正义?”
  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有答案的,哲学也并不是求解问题的答案,而是追求真理的过程。最后,书中也并未给出这些问题的确定性答案,但是苏格拉底说了这样一句话:“正义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,不做自己不应该做的事情”。而我认为,教育、读书、遵守道德,都是为了能够辨别哪些是“应该”,哪些是“不应该”。